尊重他人的意见-《人性的弱点》


    第(2/3)页

    在辩护中,法官向苏先生问道:“海事法的诉讼时效是六年,对不对?”

    苏先生沉默了一会儿,注视了法官片刻,然后马上说:“法官阁下,海事法没有时效的限制。”

    苏先生在我的讲座中,这样叙述当时的情形:

    “当我说出这话后,整个法庭顿时沉寂了下来,而这间屋子里的气温,似乎就在霎那间降到了冰点。很明显我是对的,法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而我纠正了这个错误。我相信我的专业性,而且我也知道这次辩护比往日都要成功。但是我并没能说服那位法官,最后官司败诉了,我犯了大错,我指出了一名极富有威望的法官的错误,让他颜面扫地。”

    这个世界上讲道理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心怀成见的,我们受到嫉妒、猜疑、恐惧和傲慢这些元素的左右,让我们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多人不愿意改变他的信仰、意志,又或者发型,甚至包括他们崇拜的明星。所以,假如你忍不住要指出他们的错误时,请你每天早餐前,把詹姆斯·哈维·鲁宾逊教授所写的《成长中的心智》这篇文章读一读。

    他是这样写的:

    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想法。可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所犯的错误,我们就会心生怨恨,并在心中设下一道防线。我们的观念都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可是当有人想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时,我们为了坚守这份观念而变得固执起来。显而易见,并非是我们对这份观念执着偏爱,而是我们的自尊受到了伤害。别看“我的”两字简单易懂,在人与人之间,却是个最重要的词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两个字,你就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智者。无论是“我的饭”“我的狗”“我的屋子”“我的父亲”“我的上帝”“我的国家”这小小的字眼里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诸如“你的手表不准”“你的车太破了”等这样的批评,还是“你对火星根本不了解”“你把爱匹克皮图的名字拼错了”“你不懂水杨酸的药理”“你记错萨尔贡一世的改革时间”等这样的话,都会让人倍感厌恶。我们总是乐意相信我们早已认为是对的事情,一旦这些事被某人质疑,我们便会心生怨恨,找到一切理由来表明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对这件事的权威,结果我们的理智就这样丧失了。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他的著作《个人形成论》里这样说道:

    当我尝试理解他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能从中受益。这句话在某些人看来有些奇怪。有人会问,干吗要去理解他人呢?我觉得有必要!我们对大多数人所说的话,第一反应不是去理解他说这话时的立场和角度,而是在挑这句话里的毛病,然后作出批评或评价。每当有人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明确了态度,又或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时,我们就会蹦出一大堆的质疑之词,“这有道理吗?”“傻瓜才会这么做!”“太反常了吧!”“真是不切实际!”“这怎么可能?”“这不太好吧?”等。但是我们真的设身处地的考虑过说这话的人他的切身感受吗?

    有一次,我请了一个室内装潢师,给我挑了一套窗帘。等到他把账单送来,我吓了一跳,价格高得离谱。

    几天后,有位朋友来我家,看到那套窗帘,提到价钱,他以一个行家的口气幸灾乐祸地说:“什么?那太不像话了,你肯定是受骗了!”

    真有这回事?是的,她说的都是真话,可是我就是不愿意听到这类的实话。所以,我竭力地替自己辩护:“一分钱一分货!价钱越昂贵,说明东西越好。”

    第二天,另一个朋友到我家,她对那套窗帘赞不绝口,说这窗帘真高档,还问我这窗帘在哪儿买的。我听到这话后,跟昨天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我说:“说实在的,这窗帘我买贵了,买之前也没问价!我现在都有点后悔了。”

    通常,我们是知道自己的错误的!当他人给了我们台阶下,我们是很乐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的,甚至会为自己的坦承而感到自豪。如果有人硬把不合胃口的食物,往我们的喉咙塞下去,我们便会生生地再把这个“疙瘩”吐出来。

    南北战争时期,一位极著名的舆论家霍勒斯·格利雷跟林肯的政见不合,他运用嘲笑、谩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见,他满以为林肯会接受他的意见。他连续不断地攻击林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在林肯遇刺的当晚,他还写了一篇粗鲁、刻薄的文章来嘲弄林肯。

    这些苛刻的攻击,会让林肯屈服吗?答案是永远不能。谩骂和讥讽从来都是徒劳的。

    如果你想要得到接人待物的秘诀,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成一个合格的绅士,就请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吧。这是迄今为止最精彩的人生故事,也是一部美国不朽的文学经典。

    在这部自传中,富兰克林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争强好胜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美国历史上最能干又和蔼且善于外交的绅士的。

    当富兰克林还是一个毛头小子时,一位他教友会里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边,结结实实地训了他一顿。

    “本!你真是无药可救了!只要有人和你意见不合,你就急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现在已没有任何人会理你的意见。你的朋友发觉你不在场时,他们会快活得多。我知道你的知识渊博,以致再也不会有人,能告诉你任何事情。实际上,根本没人想要教你,他们才不会为此引起麻烦呢,所以你别指望学到更多的知识了,你的眼光太狭窄了。”

    富兰克林之所以能成功,还是要归功于那位老教友尖锐有力的教训,当然也要称赞富兰克林能够接受这样的尖锐批评。那时富兰克林雄心壮志,他很聪明,明白这样下去等待他的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和一塌糊涂的人际关系。他深深知道,如果不痛改前非,必将遭到社会的唾弃。所以他改掉了傲慢无礼和固执己见的恶习。

    富兰克林这样说:

    “我替自己订了一条规矩,不固执己见,不反驳别人。我甚至不许自己用“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绝对的字眼,我会用“我推断”“我揣测”,或是“我想象”等话来替代。当别人肯定地指出我的错误时,我放弃立刻就向对方反击的念头,而是婉转做答。我会想,在某一种情形下,他所指的情形可能是对的,只是在目前并不可行。不久,我就感觉到,由于我态度改变而获益良多。我与人交谈时气氛融洽了很多,我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呢?他们很愿意接受我的意见,很少有人反对,争执也就越来越少了。当有人指出我的错误时,我并不感到懊恼。在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我也更容易劝阻他们放弃他们的错误,接受我的意见。

    起初,我的“自我意识”激烈地反抗过这条规矩,但是后来就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在过去五十年中,可能已经没有人听我说出一句武断的话来。正是我的这种习惯,再加上我正直的人格,才让我提出新法案和修订的旧法案时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支持,我作为国会议员的发言也能获得议员们的支持。我知道自己不善演讲,没有口才,也不会得当地使用修辞方法,但是我的观点却能取得广泛的认同。

    如何将富兰克林的处事原则运用到商业谈判中去呢?我们来举三个例子。

    北卡莱罗纳州的卡瑟琳·奥尔雷是一家棉纺厂的主管,她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在参加了我们的培训班之后,她便知道要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了:

    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为工厂制定《奖惩条例》,以鞭策职工能够好好工作,多纺纱,多挣钱。以前我们工厂只生产两三种纱布,因此这个老版本的《奖惩条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工厂的发展,产能的扩大,我们生产的纱布提高到了12种类型,一下子库存量就增大了。所以,现行的《奖惩条例》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了。所以,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新的制度,并把新方案上报了经管会。我详细解释了该方案的可行性,阐述了老制度的不足之处,比如它们在哪些方面已经不合时宜,新方案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是,新方案却搁浅了,因为我完全否定了原有的制度,这简直就是给决策层一个响亮的耳光。

    参加这门课后,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我又在经管会上旧事重提。这一次我没有说话,决策层们开始讨论当下公司的问题所在,我保持低调,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才提几点建议,他们被我成功地引入了我的思路里。会议结束后,我正式提出了我的方案,他们终于采纳了我的建议。

    现在我相信,如果你直接否定了一个人所做的事,不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好处,还会对你后患无穷!不!这对你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你可能成功地践踏了那个人的尊严,但你自己也就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