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莺儿也听得一阵心折,自家姑娘才是当大妇的风范,琴姑娘还是小家子气了一些。 ******* 接到冯紫英信时,冯唐已经到了洛阳。 作为主帅,他的速度的确有些慢,但却不得不如此。 整个东路军十二万大军,实际上是分成四部分逶迤东行的。 除了刘东旸率领的一万先锋走得比较快外,其余三部都是分阶段从庆阳出发,最后一部从庆阳出发时,刘东旸的先锋已经都过了洛阳,进入开封地界了。 紧随刘东旸先锋的部队是刘白川率领的三万前部,也走得比较快,刘东旸在开封归德一线休整时,刘白川的三万大军也过了洛阳,抵达荥阳,而这个时候冯唐的六万主力才到渑池。 十多万大军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刘东旸的先锋主要用处不是打仗,就是沿途安排后勤物资,同时尽快开战情报的对接和搜集,为战事做好前期准备。 冯唐的主力大军在洛阳整修了三日,准备继续开拔时,接到了儿子的来信。 信中介绍了朝廷现状和兵部在后勤保障上的一些部署,基本上就那样,不过只要不出什么大乱子,冯唐就不在意。 在山东打仗,冯唐心里还是有些底气的。 一来是自己老家,二来气候地理状况都还能接受,三来距离北直京师不远,在后勤保障上也更有把握。 打仗是打什么,就是打后勤保障,冯唐不认为牛继宗就是什么绝世名将,宣府军就真的比西北军能强到哪里去,离开了宣府,在山东这地界上,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冯唐也很想见识见识。 如果要让他突兀地率军直入南直隶,他可真的有些发憷,但先解决山东,那就要稳妥许多。 儿子在信中谈及了大沽、榆关和海运状况,京师粮价不断上涨,加上各地流民也在向京师聚集,后勤保障是一大问题,但海运畅通,虽然还无法和漕运那样就能满足北地需求,但是如果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保障军队需要,那还是能做到的。 有这一点,足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