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我说怎么就这么眼熟呢-《学霸的微观世界》


    第(1/3)页

    在金东寒院士目瞪口呆的眼神当中,刘峰果断地挂断了电话,然后直接用电脑做了张名单,发到了张勤的邮箱里。

    紧接着,他又关掉了邮箱网页,打开了文档,坐在电脑前构思了一会儿之后,双手放在了键盘上,有节奏地敲打了起来。

    研究人员的事情已经不用他超心,有张勤负责,直接从超级对撞机项目组以及航天科工集团那边抽调就足够了。

    除了高能物理和反物质等方面的研究人才以外,超级对撞机项目组还培养出了相当一部分的机械工程专家,再加上航天科工集团本就有许多发动机方面的人才储备,他只需要拿着各个项目组的名单,便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而有了这些研究员的帮助,再加上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技术框架,新的反物质脉冲能量发动机的研究,应该会变得相当顺利。

    眼瞅着刘峰打完电话后就在电脑上噼里啪啦地敲打起来,金东寒终于忍不住好奇凑了上去。

    “关于反物质脉冲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里的应用前景以及技术可行性论证?”

    “没错,咱们的反物质脉冲能量技术毕竟是相当前沿的技术,虽然高层以及张部长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权限,但涉及到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得向上面汇报一下为好。”

    噼里啪啦地敲诈键盘,刘峰的思路并没有因为金院士的打扰而变得停滞,反而文思如泉涌一般,

    “正好,等我敲完后,您再帮我掌掌眼,润色润色,然后咱们一起报上去。”

    虽说这项技术比起现在的反物质发动机技术来说,难度没有那么高,甚至两者还有不少重叠之处,但是,毕竟要用到很多u25以及还有很“恐怖”的原子弹,涉及到这么多敏感的东西,没有高层点头,有关部门根本无法主动配合。

    尽管,对于他来说,争取到有关部门的配合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看着电脑屏幕中的那行标题,刘峰的嘴角已然勾起了一丝笑意。

    相信等他把这篇论文交上去后,肯定又会引起不少人热议了吧?

    金东寒院士点了点头。

    说实话,对于刘峰能够主动做汇报这方面的自觉,他还是觉得相当欣慰的。

    他曾经见过不少在科研上相当有天赋的天才,但这些人要么骄傲自满眼高于项,要么就是骤然得势忘乎所以,以至于经常干出得罪人而不自知的事情,和其他人的关系相处得并不融洽,最终因此很快就泯然众人了。

    毕竟,和同事、领导、下属的关系都搞不好,又怎会让其他人相信你呢?

    而眼前这位小伙子,有十倍百倍于那些人的科研天赋,却丝毫没有那些人的骄傲自满忘乎所以,虽然偶尔表现得就像小孩子一般,但在这个年纪,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嗯,有能力却懂进退,居高位而不滥权,这样的人不能成功,还有谁能够成功?

    蜀川省,棉阳市。

    超级对撞机新基地。

    坐在办公室里的陈学东,正在办公桌前操作着电脑。

    随着山海关反物质示范堆基地的成功发电,当着全国观众的面,他也被大长老授予了“壮志凌云”勋章,对他来说,这算是一场功成名就的表彰了。

    在整个反物质工程当中,他的主要贡献,是对超级对撞机那些不能自主生产的零部件实现了全部的国产化,而蜀川这台新的超级对撞机,正是对他们国产化装备的一次重要检验。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台投资超过4000亿,周长达数百公里,反物质的产量也将会数十倍于山海关的超级对撞机,将会是21世纪华国带给全世界的超级奇迹,完全由华国自主知识产权建造起来的,即便再过上百年,恐怕也再没有什么仪器能够超过它带给世人的震撼。

    而且万分荣幸的是,他陈学东,却是这份奇迹的主要缔造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反物质工程的成功推进,带给他的不仅仅只是一枚锃亮的“壮志凌云”勋章,还有与之相匹配的待遇和地位。

    由于国产化装备的技术难度大体上都已经被他攻克,根据项目组的重组安排,其实一开始他可以选择留在山海关,全权接替这边的超级对撞机基地;能够在短短三两年的时间里,从“小小的”机械研究院院长荣升为上千亿的超级对撞机基地的主要负责人,不得不说,已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想象不到的事情了。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跟着王院士一起前往蜀川,担任了新的超级对撞机工程的副总工程师。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但如果这头牛如果能够成为神牛呢?

    虽然短期来看,他留在山海关的地位将会更高,但论发展空间,其实还是蜀川那边更有前景。

    毕竟,毫无疑问的是,未来蜀川一定会成为整个华国最大的能源供应中心,而山海关这边的发展,发展空间其实已经到顶了。

    更何况,蜀川这边才是新技术应用的第一线,只有留在这边,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一手资料,查漏补缺、推陈出新,做起研发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而留在山海关,远离一线,在他看来简直就跟养老一样。

    因此,在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陈学东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第(1/3)页